加拿大外科名醫獲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頒授“大使獎”
中新社渥太華3月28日電 (記者 余瑞冬)當地時間3月27日,中國駐加拿大大使盧沙野向加拿大白求恩醫學發展協會聯合創辦人、會長艾瑞特(Lee Edward Errett)頒授2018年度“大使獎”。
艾瑞特也是加拿大皇家外科學院院士、多倫多大學外科教授。授予他的獎狀上寫著:“感謝您為開展‘當代白求恩在行動’及促進中加醫學交流與合作做出的杰出貢獻。”
盧沙野對記者表示,使館設立“大使獎”的目的,是通過這一平臺讓對華友好的加方人士在加拿大社會能有更大的影響力。
加拿大白求恩醫學發展協會于2011年注冊成立,是由醫學專家組成的意在弘揚白求恩國際主義精神、促進加中醫學交流的非盈利機構。2012年以來,該協會每年兩次組織加拿大醫學專家赴中國多地醫院開展義診和學術交流,如今每年也組織十多名中國醫生到加拿大進修。
自1998年初次訪華,如今累計已21次的中國之旅給艾瑞特留下許多難忘的故事。他回憶說,曾有一位7歲男孩,因心臟問題,看上去只有4歲大。他操刀救治的這名男孩如今已18歲,“長得比我還高。”艾瑞特說,自己和團隊的工作不為賺錢,“只想讓那樣的孩子都能比我高。”
“我們希望留下一些可持續發展的東西。”作為心臟外科名醫,艾瑞特說,義診之外,自己花了很多時間培訓中國年輕的外科大夫,目標是“讓他們比我做得更好”。
他亦坦言,在對待患者等方面,相對于中國同行,西醫系統仍有很多提高空間。他希望與中國同行相互學習,建立雙向的教學。他已期待著協會在今年5月再次開啟訪華行程。
盧沙野對記者表示,白求恩是中加友好的象征。艾瑞特率領協會同仁多年如一日在華進行義診等醫學交流活動,廣受歡迎;他們也愈加了解和熱愛中國。在新的時代繼承白求恩精神,促進兩國友好關系,“這樣一位友好人士非常值得表彰。”
加拿大白求恩醫學發展協會目前有會員約300人,主要包括加拿大多間知名大學及醫院的醫學教授、醫生、科研人員等,也有少數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我們的使命是為所有患者提供平等,”艾瑞特對記者說。
艾瑞特在致辭時說,自己與同事們見證了中國的成長,也會繼續前往那些需要去的地方。“我們與中國人建立了廣泛聯系,結下了深厚友情,”眼泛淚光的艾瑞特說,“這是我一生中最好的經歷之一。”(完)